Skip to content

由 Dominos 慈善教育整理并翻译

1. 项目名称

大哥哥大姐姐社区陪伴项目

Big Brothers Big Sisters Community-Based Mentoring Program

(以下简称为 BBBS-CBM)

2. 项目简介

BBBS-CBM 是基于社区的一对一的陪伴项目,通过给每位参与者匹配一位成年志愿者,形成积极持续的一对一关系,给予他们支持帮助。主要目标群体为 6-18 岁的,处于不良环境的青少年。

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积极的成年人接触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进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并促进积极健康行为。

3. 理论及实践基础

BBBS-CBM 是基于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 理论。社会控制理论认为:依附于亲社会的且能给予帮助的成年人,承诺合适的目标,以及成年人和青少年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能更让青少年在社会中感觉被接纳被支持。越多来自成年人的支持,青少年越积极地看待自己并更多参与有价值的行为。青少年与社会联系地越紧密,越不容易误入歧途。

BBBS-CBM 项目是基于「导师陪伴」(Mentoring)的循证实践。1995 年就有研究表明陪伴能够让青少年更少逃学,以及更少饮酒、吸毒、暴力行为。(Werner 1995; Tierney, Grossman, and Resch 1995)从那以后,陪伴的项目或是包含陪伴内容的项目迅速发展,截止 2011 年就开展了约 5 千个项目,服务了大约三百万青少年。(DuBois et al. 2011)

4. 项目详情

BBBS-CBM 是在社区场景中开展,在大哥哥大姐姐(成年人)与小弟弟小妹妹(青少年)之间,形成一对一的陪伴关系。所以成年人与青少年之间的匹配尤为关键,一般项目开展会有以下流程:

  • 志愿者筛选
    • 志愿者需要提交一个书面的申请,会进行背景调查,多方面的面试,对于成年人志愿者还有家庭评估;
    • 成年人志愿者一般在 22-49 岁;
    • 这个过程目标是识别出那些可能危险的人,不能与孩子形成关爱的关系,以及不能承诺维持这个关系的人。
  • 志愿者培训
    • 所有的志愿者都需要参加志愿者介绍会和培训。
  • 青少年评估
    • 被陪伴的青少年也需要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 一个书面申请
      • 孩子和家长的面试
      • 家庭评估
  • 匹配
    • 陪伴关系的确定需要基于青少年的需求、志愿者的能力、以及家长的建议和认可
  • 开展陪伴
    • 青少年和志愿者的见面次数根据他们自己的日程确定,一般3-5 小时每周,2-4 次每月,整个陪伴过程至少维持一年
    • 双方见面的时候,会进行一些有利于发展的社交活动,如一起看电影、逛街、参加运动赛事、一起去吃饭、一起看书、一起徒步、一起去博物馆、或仅仅是出去一起分享各自的想法。
  • 过程监管
    • 整个陪伴过程中会定期开展监管,会与孩子、志愿者以及家长进行联系

5.项目效果

根据 1995 年的研究,与没有开展陪伴项目的青少年相比,参与到 BBBS-CBM 的青少年有如下变化:(Tierney, Joseph P., Jean Baldwin Grossman, and Nancy L. Resch. 1995.)

  • 沉迷于毒品的概率降低了 46%
  • 沉迷于酒精的概率降低了 27%
  • 表现出反社会行为的概率降低了 32%
  • 学业表现有进步
  • 家庭关系有改善

6. 监测和评估指标

根据 1995 年的研究,项目采取的监测评估指标如下:(Tierney, Joseph P., Jean Baldwin Grossman, and Nancy L. Resch. 1995.)

  • 反社会行为
    • 沉迷于毒品的概率
    • 沉迷于酒精的概率
    • 殴打他人的次数
  • 学业表现、态度和行为
    • 相信自己完成学校功课的能力
    • 成绩
    • 旷课的次数
    • 逃学的次数
  • 家庭关系(使用了Relationship with Mother scale of the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IPPA)进行测量,主要维度如下:((Armsden and Greenberg, 1987))
    • 信任
    • 交流沟通
    • 发怒和疏远
    • 对父母撒谎的次数
  • 同伴关系(使用了Features of Children’s Friendship Battery里的四个维度,具体如下:(Berndt and Perry , 1986))
    • 亲密交流
    • 行动支持
    • 情绪支持
    • 冲突
  • 自我意识( Haensly and Parsons, 1993; Scales, 1991; Tietjen, 1989; Hirsch and Reischl, 1985)
    • 自我价值
    • 社会认同
    • 自信

7. 相关项目

在社区模式取得成功后,BBBS 还发展了学校模式。学校模式主要针对 4-9 年级学生,他们处于单亲家庭或是没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或是由学业问题、行为问题、关系问题。

这种模式主要目标是给这些学生提供支持、指导和友谊。

陪伴过程一般在学生所在学校开展。一般会开展的活动:指导家庭作业、阅读、参与创造性活动、玩游戏、进行体育活动、谈话等。

8. 相关工具

社区模式:
学校模式:
通用资源:

9. 参考文献

  • Armsden, Gay C., and Mark T. Greenberg, 1987 “The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IPPA): Relationships to Well-Being in Adolesce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6(5), 427-54.
  • Berndt, Thomas J., and T. Bridgett Perry, 1986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Friendships as Supportive Relationship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2(5), 640-48.
  • DuBois, David Lane, and Jean E. Rhodes. 2006.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Youth Mentoring: Bridging Science With Practice.”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34(6):647–55.
  • Haensly, Patricia A., and James L. Parsons, 1993 “Creative, Intellectual, and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Mentorship: Relationships and Stages.” Youth and Society, 25(2), 202-221.
  • Hirsch, Barton J., and Thomas Reischl, 1985 “Social Networks and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A Comparison of Adolescent Children of a Depressed, Arthritic, or Normal Parent.”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94(3), 272-281.
  • Scales, Peter C. 1991 A Portrait of Young Adolescents in the 1990s: Implications for Promoting Health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arrboro, N.J.: Center for Early Adolescence.
  • Tietjen, Anne Marie, 1989 “The Ecology of Children’s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in Deborah Belle (ed.). Children’s Social Networks and Suppor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 Tierney, Joseph P., Jean Baldwin Grossman, and Nancy L. Resch. 1995. “Making a Difference: An Impact Study of Big Brothers/Big Sisters.” Philadelphia, Pa.: Public/Private Ventures.
  • Werner, Emmy E. 1995. “Overcoming the Odds.”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 15:131–36.